首页    电催化氧化    循环水电化学处理装置
电化学14

循环水电化学处理装置

循环冷却系统是石化、火电及其他多种等行业重要的辅助系统,但循环过程中高温导致水份蒸发......

1.循环水概念的起源与发展

循环水的核心是“水资源重复利用”,其概念随工业发展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凸显而形成,具体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工业革命后期。一是技术雏形阶段,19世纪末欧美钢铁、纺织等工业为降低生产用水消耗,将冷却用水简单过滤后重新用于设备冷却。“循环水”作为明确技术术语和系统方案被提出后,配套的阻垢、缓蚀技术也逐渐步入应用阶段,标志着循环水技术进入规范化阶段;其核心驱动力也从“降低成本”逐渐转向“节水+环保”,推动循环水从工业领域扩展至民用、市政等场景。


2.不同场景循环水的差异对比

循环水广泛存在于工业、民用、市政、农业等领域,各场景在水质、水量及处理方法上差异显著:一是工业循环水,核心用于设备冷却(如电厂、化工)和生产工艺用水,水中Ca²⁺、Mg²⁺浓度较高呈高硬度、高浊度、易滋生微生物的特点,处理方法主要为投加药剂,例如阻垢剂+缓蚀剂+杀菌剂,同时辅助利用过滤、定期更换水体等手段;二是民用循环水,主要用于中央空调冷却、小区景观补水,水质呈中低硬度、浊度较低、易滋生藻类,常规养护方法为投加除藻剂、过滤、定期换水,处理难度中;三是市政循环水,用于城市景观湖、河道补水、再生水回用,水质高COD、含微量污染物(如氨氮)、浊度波动大,水量规模大(千-万吨/日级),处理方法为混凝沉淀+过滤、消毒(次氯酸钠)、生物处理,处理难度中高;四是农业循环水,用于温室灌溉、水产养殖,水质需控制氮磷含量(养殖)、低盐分,水量规模中(百-千吨/日级),处理方法为生物滤池、紫外线消毒、离子交换,处理难度中。


3.循环水处理与常规污水处理的核心差异

循环水处理与常规污水处理(如生活/工业废水)在多维度存在显著差异:从处理目标看,循环水处理以维持水质稳定(防垢、防腐蚀、防生物滋生)、延长水回用周期为核心,常规污水处理则以去除污染物(COD、BOD、氮磷、重金属等)、达标排放或回用为目标;从处理难度看,循环水处理难度中等,因水质波动小但需精准控制结垢/腐蚀阈值,常规污水处理难度高,因污染物成分复杂、浓度波动大且需多工艺协同;从核心考虑方向看,循环水处理需重点关注水质硬度、pH值、溶解氧控制,微生物(如军团菌)灭活,以及缓蚀剂/阻垢剂投加量平衡,常规污水处理需关注污染物降解效率,污泥产量与处置,以及排放标准(如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);从执行标准看,循环水处理遵循行业标准(如GB/T50102-2014《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》),常规污水处理遵循国家/地方排放标准(如GB18918-2002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)。


4.循环水常规处理方法及改进方向

循环水常规处理方法各有优劣:一是化学药剂法,通过阻垢剂螯合钙镁离子、缓蚀剂形成保护膜、杀菌剂灭活微生物,优点是操作简单、见效快、成本低,缺点是药剂残留污染环境、需精准控制投加量、长期使用易产生微生物抗药性;二是定期排污+补水,通过排出高浓度盐分/污染物的循环水、补充新鲜水稀释,优点是无需复杂设备、维护方便,缺点是水资源浪费严重(排污率通常5%-15%)、增加新鲜水成本;三是旁滤过滤,从循环水系统引出部分水经滤料(如石英砂)去除悬浮物,优点是降低浊度、减少药剂消耗,缺点是滤料需定期更换/反洗、无法去除溶解性离子;四是物理处理,通过紫外线破坏微生物DNA、超声波抑制晶体生长,优点是无化学残留、环保,缺点是紫外线穿透力弱(需低浊度水质)、超声波能耗高且仅适用于小规模系统。常规方法存在“环保性差”“节水率低”“依赖药剂”等不足,需发展无药剂、低能耗的新工艺,电化学工艺是核心方向之一,其相比常规工艺优势显著:无需投加化学药剂,避免二次污染;同时实现除垢、灭菌、缓蚀,功能集成度高;可回收水垢(如碳酸钙),实现资源化;节水率提升至90%以上。


5.电化学处理循环水的原理

电化学通过电极反应改变循环水水质,可同步实现除垢、灭菌、除藻功能。在除垢方面,采用阴极阳极结合的电极反应体系:水中Ca²⁺、Mg²⁺与OH⁻结合生成CaCO₃、Mg(OH)₂沉淀,附着于阴极表面形成“软垢”,定期刮除即可;阳极(通常为钛基涂层)发生反应4OH⁻-4e⁻→O₂↑+2H₂O,辅助氧化水中部分有机物,减少垢体附着。在灭菌/除藻方面,阳极氧化产生羟基自由基(・OH)、次氯酸(HClO,若水中含Cl⁻)等强氧化性物质,直接破坏微生物细胞膜、DNA,灭活细菌(如军团菌)和藻类;同时阴极产生的H₂微气泡可附着于微生物表面,使其上浮脱离水体,增强灭菌效果。


6.电化学工艺相较于常规循环水处理的优势

电化学工艺相比常规循环水处理优势明显:一是卓越的环保性,电化学工艺无药剂投加,相较于常规化学沉淀工艺没有残留污染,排污量减少90%以上;二是优秀的功能性,电化学工艺可同步实现除垢、灭菌、缓蚀,能力复合性强;三是经济性,电化学工艺初期设备投入较高,但后期无药剂成本,节水效益显著;四是稳定性,电化学工艺受水质波动影响小,可通过调节电流/电压精准控制;五是维护性,电化学工艺设备结构简单,仅需定期清理阴极垢体,维护量小。